請大家有時間最好能出席7月15日鍾博士出家的觀禮,非常殊勝,難得!!!我當天有剪綵活動,都推了,我一定要出席,因為機緣太難得。大家成為義工們,知道大家多有福氣?很多外國的讀者們都很羨慕大家,因為在外國的讀者們想參加都沒機會,大家一定要把握呀。
鍾博士是凈空法師的大弟子,又是出名的大學教授,能放下塵世的名與利,毅然出家,為了宏法,為了眾生,真的可喜可賀!
2006年,鍾茂森辭去澳洲昆士蘭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一職,遵照高僧淨空法師的指引,來到香港佛陀教育協會,全身心投入中華傳統聖賢教育和佛陀教育的推行工作。那年,鍾茂森33歲,他捐掉了在澳洲的房產和汽車,就和他當年放棄在美國高校的高薪厚職一樣,再次捨棄令普通人艷羨的生活。問起他對當初決定的想法,穿著中式長褂的他一臉平和。「其實這與自己的修學及立志有關。我在學術上追求的腳步,一直走到大學拿到終身教授,就覺得人生應該做更有意義的事情。現在的社會並不是缺錢和經濟的發展,反而是道德教育沒有跟上,導致了社會產生了很多不和諧的因素。」
孝是道德的根本
鍾茂森生長於廣州,當年考進中山大學選讀商科,也是和一般的年輕人想的無異:念經濟最實用,但也是從那時開始,他對中華聖賢經典讀物的興趣逐漸增加。課餘時,常常翻閱、研究,更找到名師的光盤跟隨學習,其中高僧淨空法師對他為人的影響最大。淨空法師是當代熟通經史哲學以及儒釋道、伊斯蘭教、基督教等宗教學說最具代表的人物,其中他對聖賢的推崇和弘揚,對華人世界影響甚大。鍾茂森跟隨淨空老師的學說修行長達10幾年,人生理想不知不覺發生巨大改變。
「溫家寶總理曾說,金融危機的出現,不關經濟和政治,而是缺乏做人的道德,我覺得他說得非常對。當人缺乏德行的時候,會對社會產生很大的破壞。所以對傳統道德和因果的教育,非常的重要和迫切。」而孝是道德的根本。
幾個月前,鍾茂森在給香港大學師生的講座上,以親身經歷,講述對「孝道」的實踐。由於他從小父母離異,跟隨母親生活的他並沒有因此忘記對父親報答養育之恩。「我的爺爺奶奶也健在,我後來也給他們在廣州買了房子安度晚年。」當然,他有一位偉大的母親。「母親從小帶我給老人拜年,過生日,很支持我去幫助其他人。」去美國唸書的幾年中,他更不忘對母親的贍養。「那時我每個月有800美元的獎學金,每個月給父母寄去300美元,剩下的再節省一些,可以每一年回國探親一次。」
回歸經典的解讀
為了省錢,他找最便宜的房子租,冬天捨不得用暖氣,夏天不用空調。別人丟棄的廚房電器,他撿回來改造一下,可以持續用上幾年。回想起來,他不覺得那段日子很苦,因為他將精力全部投入到學習之中,「本來預計7年完成的博士課程,我只用了4年就畢業。我的導師是美國很著名的經濟學教授,他在給我寫的推薦信裡,說我是他25年執教生涯中,最出色的學生。」後來得知淨空法師在澳洲成立中華聖賢文化推廣中心,他聽從老師的建議,離開美國移居澳洲。那時,他已拿到美國政府向他頒發的「傑出教授與人才」的綠卡。
「孝道其實不止是對父母,心量大是對國家盡孝。『立身行道,揚名後世』,像孔子、孟子一樣,才是孝的終極。」
鍾茂森的人生宏願是像古代聖賢一樣可以身體力行的教學,並為世人解讀經典。「比如《孝經》、《大學》、《論語》都在講解,還有其他儒釋道的教育,都是關於修身和做人的道理。」他在香港的工作室放著數碼攝像機,以便隨時將課程放上網絡,讓更多人受益。而聽眾也可以寫信或在網上留言產生互動,「往往都是生活上的困惑。其實經典裡對這些問題都有解答,而通過對他們的困惑的開釋,也讓我看到,傳統先賢的經典只有結合生活才有活力。」
他希望日後回歸到只對一部經典的解讀中,融匯貫通,幫助更多人。「我現在還在努力學習和修行中。」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